按照你的说法,涂几个色块,画几个圈圈卖几千万的都是骗子咯?
喜不喜欢抽象艺术都可以关注一下的⇡象外
你能想象,就是这种填了色的格子,
居然卖了5056.5万美元吗?
是不是觉得贵圈太难懂,
真想自己随手画一张卖个几百万?
其实,上面那张格子画的原型,
位居2015年全球艺术品拍卖榜单第 14 名
卖了5056.5万美元的画长这样:
蒙德里安,《构成III号,红蓝黄黑》,1929
皮特·科内利斯·蒙德里安(Piet Cornelies Mondrian,1872年3月7日~1944年2月1日),荷兰画家,非具象绘画创始者之一,主张以几何形体构成“形式的美”,作品多以垂直线和水平线,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各种格子组成,反对用曲线。
比划线填色更贵的是:
一块红色(咳咳
成交价8192.5万美元
2015年全球艺术品拍卖榜单第 5 名
马克·罗斯科(Marks Rothko,1903年9月25日~1970年2月25日),他的作品被认为是抽象表现主义的典范之作。2012年5月7日,其代表作《橙、红、黄》以8690万美元成交,成为当时拍卖价最高的当代艺术品。
或许……是有那么一两个人钱多没处花吧,
但,其实没那么简单
事实上,2015年全球艺术品拍卖TOP20,
这种看不懂的画有 6 幅。
而且,除了格子、色块,
还有两张更任性的!
几行圈圈
7053万美元
塞·托姆布雷,《无题(纽约市)》,成交价:7053万美元,2015年全球艺术品拍卖榜单第6名。
一堆颜料
4630.3万美元
格哈德·里希特,《抽象绘画》,2015年全球艺术品拍卖榜单第18名。
在两周之前,我们写过一篇文章,
尝试解释那些最贵的画,以及有钱人的投资游戏。
(点击下面这个链接)
原因很简单:买最贵的艺术品可以
“赚得最多,亏得最少。”
不过,抛开钱,
这些画作本身怎么样?是传世名作,还是一堆垃圾?
那么,今天的象外艺术第三课,
我们就来说说
“看不懂的抽象画。”
*抽象艺术的是一种不描述自然世界的艺术,透过形状和颜色以主观方式来表达。1911年,康定斯基、马列维奇、宫察洛娃、拉里欧诺夫的作品被认为是第一批完全的抽象画。美国抽象表现主义是抽象绘画的重要一支,代表画家有: 巴尼特·纽曼,马克·罗斯科和罗伯特·马瑟韦尔。(源自维基百科)
先问一个简单的问题:
你看得懂《蒙娜丽莎》吗?
画中的女人(or男人?)究竟是谁?
长久以来,猜测的版本有:
达·芬奇的母亲
达·芬奇的情人
达·芬奇的自画像
我们可不敢乱说,根据图像比较,达芬奇的自画像和蒙娜丽莎的五官几乎重合。
借上面这个问题,
我们可以抛出一些答案了:
Rule No. 1
别想“这是什么”
我知道通常情况下,
当你站在一幅画前,你首先想的是:
这张画画了什么?
男人、女人?水果、花卉?一棵树还是一间屋子?
比如下面这张:
奥诺雷·杜米埃,《山上的堂·吉诃德》,油画,1850
很明显,画面的近处有一匹马、一个人,
远处,也像是一匹马和一个人。
虽然,凑近了看它是这样:
这两个人是谁呢?
展签上写的是《山上的堂·吉诃德》,
哦,塞万提斯笔下世界著名的骑士和他的仆人。
不过,除了是什么,一幅画还能看什么?
——局部
局部的色彩、线条、笔触
放大局部就会发现,其色彩之丰富令人悦目,
再看它笨拙的笔触也十分有趣。
即便什么都不是,依旧可以感觉到它的美。
所以,要“看懂”抽象画,最重要的开始是:
放弃去想“这画的是什么”。
而欣赏纯粹的点、线、面、色彩。
Rule No. 2
也别想“像什么”
早在几个世纪之前照相技术普及之后,
绘画就已经不再承担“画得像”的功能。
(答应我,不要见了画家就夸“画得真像”)
画家看重的是抓住自己的感受
比如,梵高的星空
以及,夜间咖啡馆
或许你会说,梵高是个疯子,
他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,这可能导致了幻视,
所以他才画成这样。
不过,我更愿意相信,
这其实就是梵高感受到的夜晚,
他只是有能力表达出来。
就像某天你感受过的无法形容的黄昏,
诗人穆旦会用文字来描述:
逆着太阳,我们一切影子就要告别了。
一天的侵蚀也停止了,像惊骇的鸟。
Rule No. 3
不要相信复制品
复制品,不管是印刷品还是照片,
都有三个问题:
色彩失真
细节损耗
艺术感受力减弱
色彩失真
比如你搜索梵高+星空,显示结果:
梵高+夜间咖啡馆:
你说,到底哪一幅才是真正的梵高?
细节损耗
以目前的照相技术和网络图片的质量,
你可能看不到颜料的厚度,画家的笔触
艺术感受力减弱
关于这个,我们可以说一个稍微长一点的故事:
1990年,加拿大国家美术馆花176万美元买下了抽象画《火之声》,消息一出,举国激愤,一致声讨国家美术馆“瞎了眼”。
《火之声》是一张非常简单的抽象画,画家在高5.4米、宽2.4米的巨幅画布上平涂了三条色带,两条深蓝中间夹着一条红色,看上去像一面旗帜。
纽曼,《火之声》,1967
纽曼(Barnett Newman,1905~1970),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。他作品所有的变化就是让画上的条子或宽或窄,放在中央或放在边上,让它变成光边或者毛边。
有评论说:“这幅画看上去像是用了两罐颜色、两根尺,在十分钟内画成的。”
形容精准!
但是,见过《火之声》原作的观众,却反应平静。
从1988年起就被借来挂在当时刚建成的加拿大国家美术馆,公众在两年时间中进进出出,早已熟悉这幅作品,但他们并没有觉得它不好或不该挂在那里,显然,我们可以推测,见过这幅画的观众是接受它的。
那么,为什么反对声会那么大呢?除了价格过高,更重要的是,大多数反对者根本没有见过原作。
站在《火之声》前,实际效果是这样的:
想象一下,站在这张巨幅作品前可能感受到的冲击力,绝不是你在手机上观看的效果。
对于抽象画而言,点、线、面、色彩就是它的一切,而通过复制,艺术品损耗最严重就是这些。
某种程度上,看不懂抽象画,只是因为你没有看过优秀的原作。
机会来了,最优秀的抽象画就在家门口!
歌之舞之——约翰·麦克林的抽象绘画
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
时间: 6·30 ~ 8·24
地点: 北京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
地址: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
苏格兰抽象画家约翰·麦克林是欧洲最重要的抽象艺术家之一,“与马蒂斯齐名的色彩学大师”,剑桥大学教授考林·任福瑞爵士这样评价。《歌之舞之》是麦克林半个世纪创作生涯的小型回顾。
你可以远看
色彩和形状
也可以近看
局部的笔触和细节
两张局部,但同样的局部,注意看,两张底色完全不同。具体哪个更准确,去了现场就知道。
Rule No. 4
相信自己的感觉
也试着理解画家的意图
说到抽象绘画,康定斯基是绕不过去的。坦白讲,从前的我也始终体会不到他的“好”,他的画对我来说是完全陌生的经验。
不过,我试着理解他。
康定斯基,《构成8号》,布面油画,1923
瓦西里·康丁斯基(Василий Кандинский,1866年12月16日-1944年12月13日),康定斯基、彼埃·蒙德里安、马列维奇都是抽象艺术的先驱,其中,康定斯基被誉为抽象绘画之父。
康定斯基懂音乐,据说还是位不错的演奏家,他想要在绘画中达到音乐的效果:不通过任形象而表达一切感受。
他说,“色彩就是键盘,眼睛就是弦,灵魂便是拥有众多琴弦的钢琴;所谓艺术家就是它的演奏者,触碰着琴键,令灵魂在冥冥之中产生震动。”
艺术是艺术家的震动,引发了观者的共振。
可是,偶尔不在一个频道怎么办?
我只能说,任何一件作品“看不懂”或者“不喜欢”,都没有任何问题,艺术终究是私人体验。
不过,如果有人非要问你对某幅抽象画怎么看,有这么些通用手段:
在作品面前沉思至少三分钟(多则不限),用端正语气说“嗯……非常不错”,看着对方的眼睛,停顿三十秒(“不过也就这样了”),仿佛看过无数幅抽象画作。
如果一定要说点什么:
音乐性,充满了韵律和节奏感
色彩像一首明快/阴郁的诗
感受到了童年的快乐/年老的恐惧
当你站在原作前,或许你真的感受得到。
.
END
.
文章系象外原创,欢迎个人转发,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。
未经授权转载……听说有种赚钱方式叫做打版权官司……
对了,我们愿意不求回报推广年轻、有能力的艺术家
如果你是,请不要害羞,快来找我们啊!
喜欢我们,想加入我们实习的宝宝们,
也不要害羞哦!
邮箱在这里!
xiangwai_artha@163.com
- 长按上方二维码,一键识别关注我们 —